石家庄日报记者殷商阳
在银行的热情帮助下,近日,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民营企业河北大云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获得了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感谢建设银行的雪中送炭,这笔贷款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让我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气了!”公司董事长韩冰高兴地说。
这只是驻石金融机构帮扶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小事例。在石家庄,一场金融与民企的“双向奔赴”正迸发澎湃动能。石家庄市以金融为笔、服务为墨,绘就出了一幅金融助推民营企业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动画卷。金融“活水”全周期护航、精准灌溉,激荡起民营企业发展的层层涟漪。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信贷“甘霖”润泽科技“沃土”
在石家庄市鹿泉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河北中电科航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向工商银行石家庄分行工作人员进行科技新产品展示。这是一家主要经营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环境试验,以及电子元器件筛选与测试的专精特新民营企业。
工行石家庄分行创新推出“专精特新贷”融资方案,连续两年共为这家企业提供970万元贷款支持,助力其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从去年550万元,到今年420万元,工行给我们企业发展吃下了‘定心丸’。”企业财务负责人说。近年来,工行石家庄分行依托特色方案,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赋能科技型民企“技术变现”。
近年来,驻石各金融机构在政府的引导下,直面市场,不断加大针对专精特新等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企业。
早在2022年,石家庄市就发布了《关于印发石家庄市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旨在实施定向贷款贴息,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为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对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际支付贷款利息给予50%贴息补助,单个申请企业每年可获得最高100万元贴息补助,对经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际支付贷款利息给予50%贴息补助,单个申请企业每年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贴息补助。
-创新引擎加速转动
多元融资破解“轻资产”难题
“不是你们帮着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我们这么多合同订单可真就没办法完成了。”面对鹿泉农商银行员工,杨经理感激地说。杨经理所在的河北子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端监测设备研发为核心、精密仪器生产制造为特色的高科技公司。
近年来,随着环保产业持续发展,公司研发材料采购订单越来越多,急需增加研发资金投入,采购研发材料。可由于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抵押后仍有很大缺口。一筹莫展之时,杨经理想到了银行贷款。
鹿泉农商银行在了解企业需求后,对企业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决定予以支持。面对缺少充足抵押物的情况,鹿泉农商银行员工坚定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多次上门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将担保物从“我们要什么”转变为“客户有什么”。经深入调研分析,发现该企业有20多项专利,可以尝试以专利权进行质押。
为此,农商银行员工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最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要求,专门开发出“专利权质押贷款”,以该公司3项专利权为质押,顺利拿到了300万元的信贷支持,及时解决了资金问题。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石家庄市新华区一家民营企业身上。近日,新华区与中国银行新华路支行携手合作,以知识产权质押为补充,完善信用贷款评估标准。仅用5天,成功助力中宏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授信放款1000万元,跑出了金融服务“加速度”。
在石家庄市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驻石各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真正把企业“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为民营企业送去了“及时雨”。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的发展,为更多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银企对接贯通供需
借“平台之力”破解融资难题
“因为企业发展急需一笔贷款,我们在平台提交了申请,没过几天就通知我们到就近的街道办事处参加银企对接会,
为什么一家位于乡村的咖啡馆会如此火爆?“对于来自城市的游客来说,喝的并不是咖啡本身,而是一种独特的心情。”李丹说,“南横口村襟山带水,景色独特,并拥有长达1200余年的制陶历史。陶瓷水镇主打的古陶水韵,才是城市居民来此品尝咖啡的最大卖点。”
井陉县是千年古县,该县依托现有文化资源,将和美乡村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推动乡村振兴的这把火,在县域内烘焙出多家具有独特松弛感的“村咖”,让服务消费新场景在乡村多点开花。
“村咖”成为新亮点,当地的土特产也成了热销品。“游客多了,景区将开设传统手工制品的店铺,大伙儿做的虎头鞋、虎头帽、手工布鞋等都可以展示和售卖。”村民张四青脸上笑开了花。
“因财神Coffee研磨局的火爆出圈为陶瓷水镇持续带来大批游客,下一步,井陉将抓住流量,以建成年轻的社区化景区为目标,丰富南横口村的精品民宿、陶瓷联名等新业态,以文旅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井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酸枣成新宠抢跑新赛道
“过去,一亩大枣收益最多4千元。现在,一亩酸枣收益至少有2万元。”在赞皇县任家洞村村委会内,村党支部书记翟立朋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今年通过大枣转嫁酸枣,村集体收入保底有30万元,年底还可以给村民分红。”
赞皇县山场面积达115万亩是林果大县,是“中国赞皇大枣之乡”。但随着全国红枣面积及产量的急剧增加,国内红枣市场普遍供大于求,赞皇大枣产业陷入低迷,昔日的果业“头牌”产业亟须转型。
当前,随着“睡眠市场”不断扩容,酸枣仁“身价倍增”。赞皇县有意识聚焦酸枣仁产业,将大枣转嫁成酸枣,通过“政府引导+科研赋能+企业主导”模式,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实现“弯道超车”。
将酸枣仁产业与睡眠经济相结合,赞皇积极探索“睡眠经济”发展道路,与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合作建设“中国睡眠之乡”,还和河北对方科技、浙江柔灵、杭州借宿等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睡眠产业新场景。
目前,赞皇县年加工酸枣30万吨,年产酸枣仁近7000吨,年产值50多亿元。同时,累计发展大枣改接酸枣及人工种植5万亩,实现了由低效野生抚育向高质高效标准化种植酸枣的转变。
“接下来,我们将以‘睡眠经济’为突破口,围绕酸枣仁产业链开辟多方合作路径,充分挖掘酸枣仁利用价值,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让酸枣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赞皇县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