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阴杰)3月25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就张家口市“三农”工作总体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2024年,张家口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聚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提升”,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求突破、上台阶、见实效。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89.87亿元,同比增长4.94%,增速位列全省第2;一产增加值达到325.78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位列全省第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0元,同比增长7.2%,增速位列全省第1位。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06.47万亩、产量202.84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4.5万亩、产量12.88万吨,同比增长50.3%;蔬菜种植面积130.28万亩、产量578.4万吨,同比增长4.1%;主要畜产品供应充足,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2.12万吨、15.24万吨、117.08万吨。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全市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万亩;筛选出藜麦、燕麦、向日葵等耐盐碱新品种52个,全市53.18万亩盐碱耕地全部种植耐盐碱作物。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严格落实“早宽简实”工作要求,坚持集中排查和常态化排查相结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对象并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全市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2908户85301人,已消除风险17292户33565人,占监测对象总数的39.35%,风险消除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年内谋划实施产业项目498个,总投资42.16亿元,产业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外出务工26.61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9.56%,发放务工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3265.23万元。
乡村产业发展提质提效。抓工程带动,扎实推动“三百工程”实施,全年新增设施农业(种植业)10万亩,全市设施种植达到3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全省第一;积极开展环京周边蔬菜基地建设,新增5家环京周边蔬菜生产供应基地,总数达到了23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力抓好净菜进京工作,获省认定“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8家,评定市级“净菜”生产示范基地20家。抓龙头培育,全市新认定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新认定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家;233家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企业数量较上一批次增加了8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8家,其中省级22家。抓品牌打造,张北马铃薯纳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蔚县小米(蔚州贡米)、张北马铃薯、宣化牛奶葡萄、万全糯玉米上榜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尚义燕麦、张北口蘑、崇礼彩椒等18个产品和东沙窝紫皮大蒜、凯阔亚麻籽、广义黑兔等8个产品分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名录。抓三产融合,开展“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四季休闲农业景点线路推介,全市18条线路被省厅采纳。全市共有省级美丽休闲乡村37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5个。抓招商引资,全市农业农村系统2024年签约引资额达167.64亿元,完成全年省定任务的111.76%,完成投资42.44亿元,完成投资额全省排名第一。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升级。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户厕改造6611座,建设公厕217座,全市累计完成改厕近38万座,改厕率达50%;坚决整治农村垃圾顽疾,压实各级责任,推动村容村貌持续改善。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建成省级和美乡村90个,全市累计达到511个。积极推广运用网格化、清单制、积分制等治理模式,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开展农村陈规陋习专项整治,将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高额彩礼等10种现象列为“小切口”,通过“小切口”推动“大整治”。
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持续深化。2024年,张家口市争取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点和怀安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均取得积极进展。同时,着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了《张家口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多元服务组织、农资综合服务、农机服务等8大服务体系,将小农户有效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农村“三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起村级经济合同指导审核制度、财务收入核算制度、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新机制。着力推动种业振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培育、种业企业培强、种业产业衔接3项机制,有效提升了全市种业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