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不断深化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强的先进典型。为集中展示全省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引领作用,今年以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组织开展了第九届河北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日前,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杜明庭等20名同志第九届河北省道德模范称号,授予王树磊等20名同志第九届河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李嘉欢韩冠豫)从进办公室开始,倪俊卿接听的技术咨询电话就没断过,采访迟迟无法开始。她抱歉地笑笑,抬手示意我们先坐下。
很难将面前这位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的女性和“即将退休”联系起来。作为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研究员、站长,倪俊卿已经60岁了。自1984年被分配到河北省种牛站(今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近40年。
这期间,经过她和同事们钻研攻关,河北本土成年黄母牛体重从250-300公斤提升到800多公斤;全省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参测奶牛305天产奶量从6.5吨增加到9.3吨。眼下,倪俊卿他们又着手构建本地畜牧资源基因图谱……“几十年来,我一直与牛相伴。”倪俊卿说,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感觉很充实。
2022年3月,倪俊卿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近日又被评为“第九届河北省道德模范”。
“钻牛角尖”的大学生
在倪俊卿办公室的柜子里,摆放着各种获奖证书和奖章,中间仅有的两张照片,主角都是奶牛。“这是我们自主培育的优质荷斯坦牛,看着它们我心里高兴。”
1984年,刚分配到站里工作的倪俊卿却一时高兴不起来。
当时,位于石家庄滹沱河边的种牛站四周都是荒野,草比人高。“我一进来心都凉了,湿热的空气里夹杂着刺鼻的牛粪味,嗡嗡乱飞的苍蝇、蚊子直往脸上撞。”倪俊卿说,当时站里40多位职工都是男的,她是分配来的第一个女职工,也是唯一一个大学生。
“既来之则安之!”倪俊卿凭借一股子“钻牛角尖”的劲儿,投身到站里的工作中。
当时,河北省成年黄母牛体重只有250-300公斤,出肉率低,肉质也差,上级要求改良农村基础肉牛。“其实就是用优质肉用种公牛与本地品种杂交,提高本地基础肉用母牛的质量。”
倪俊卿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给牛挤奶、治病,调教公牛、采集精液等技术。想要改良本地黄牛品种,必须要向养牛户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她第一站去的是赞皇县,现场参加培训的十几位村民都是男性,一看这个年轻姑娘拿着冷冻精液在教配种,讲的还是从没听说过的人工授精,都在背后议论她。“当时光想着怎么让养牛户接受这项新技术,根本不顾及别人怎么看我。”倪俊卿说。
倪俊卿(左二)在牛场进行技术指导
一村村一户户,20岁出头的倪俊卿深入开展黄牛改良的山区县,耐心地为养牛户宣传讲解。一年两年,养牛户看到杂交后产下的小牛外貌好、体型大,才真正信服了这个姑娘。据当时的数据统计,一头改良牛能为养牛户直接增加经济效益800元。
近40年间,倪俊卿足迹遍及河北130多个县(市、区),指导改良黄牛超过千万头,为养殖户增收800多亿元。河北成年黄牛体重也从250-300公斤提升到800多公斤,出肉率达50%以上。
“与牛共舞”的牛倌
倪俊卿说自己是“与牛共舞”的人。
工作之初,倪俊卿一项重要工作是调教种公牛,并完成采精、保存操作。在近距离接触体型大、性情不定的公牛时,除了经常被溅一身牛粪,还可能被牛踩伤。“在一次采精过程中,公牛突然暴躁起来,后蹄一下子踩到我的脚背上,疼得我浑身发软,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倪俊卿说,幸亏穿了一双特制的铁头长靴,否则就麻烦大了。
尽管内心有些胆怯,但她从未在人前表露。“我当时想法很简单——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别人能干的,我必须干得更好!”
上世纪90年代,根据工作需要,倪俊卿所在的种牛站开始从美国引进种公牛,改良河北当地的基础母牛质量。
1996年,倪俊卿带队到美国挑选优质种公牛。出于防疫安全需要,这批精心挑选的种公牛运回国后,要在顺义隔离场观察45天。倪俊卿作为主管领导和技术骨干,主动要求和几十头牛一起隔离。“一头种牛八九万块钱,守着它们我心里才踏实。”
1998年,她带队从加拿大引回一批种公牛,在天津临时隔离场隔离。“住的地方四周都是芦苇荡,吃饭得烧柴火,喝的水又咸又涩,睡觉挂双层蚊帐都不管用……”说起这段经历,倪俊卿很是感慨。“我们临走前,住的板房还被雨水冲塌了。现在想想,那时的条件是真艰苦。”
2002年,她开始研究成立母牛核心群,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种公牛,使种牛质量有了大幅提高,站里存栏种公牛由原来的50多头提高到140头。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也一跃成为国家级种牛站,位列全国重点八大种牛站之一。
甘于奉献的“老黄牛”
随着河北省种牛站更名为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站里的工作逐渐转向为河北畜牧全领域提供科研服务,倪俊卿要学的东西更多了。“每天都觉得知识不够用。”
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奶牛体系首席岗位专家……在专业技能方面已经成为佼佼者的倪俊卿,开始从“技能型”向“管理型”转变,“我要争取让站里每个技术人员都成为优秀人才!”
倪俊卿带领同事组建起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这是确保全省奶源安全的一道重要防护墙,要想喝上放心奶,生产性测定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倪俊卿说。
2019年,在倪俊卿担任首席专家的河北省奶牛产业创新团队的帮助下,石家庄一家乳业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全产业链A2奶粉,打破了国外品牌对于A2奶粉品类的垄断。
河北省奶牛产业创新团队还研发了奶牛全程自动化饲养、智能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体系,培训农技骨干1.9万多人次,带动5.3万农民致富;全省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参测奶牛305天产奶量,从2006年的6.5吨增加到2022年的9.3吨。
倪俊卿和她所在的工作站还承担了农业部良种工程项目,建立种猪测定中心和肉牛测定中心,填补了河北省在该领域的空白。站里与各大高校开展研学合作,探索出一条“推广—科研—推广”的路子,其中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保持大家对科研的挚爱和好奇,才能让他们在未来走得更远。”倪俊卿说:“我一辈子和牛打交道,自知肩上担子重,更要不待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