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医生”常晓峰:为儿童撑起健康保护伞

发布时间:2023-05-25 09:27:37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常晓峰,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儿童医院派驻保定专家,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2015年及2016年,分别赴纽约摩根士丹利儿童医院及日本九州大学病院访问交流。2019及2020年分别获得北京儿童医院优秀教师和优秀带教老师。

  2015年,保定市儿童医院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如今是河北省六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医院名称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

  随着医院托管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立,很多北京专家开启了“双城生活”。常晓峰就是这样的一位“双城医生”。作为北京儿童医院派驻保定的专家之一,他每周都会坐上高铁往返于京保两地,这样的双城生活已经持续了近5年。

  5年来,常晓峰和北京专家团队一起为保定市儿童医院“输血”,而保定市儿童医院也从最初的“受血”,到如今慢慢开始自我“造血”,为保定及周边地区乃至多个省份儿童撑起了一把健康保护伞。

  从病历到手术肩负起“传带教”职责

  2018年,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设立保定病区之前,保定市儿童医院没有对外科进行细分,没有专门的肿瘤外科,大外科只能做一些常见手术,像肿瘤这种高难度的手术只能让患者去北京。

  常晓峰是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的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保定病区成立之时,他被选派到保定的肿瘤外科担任科室副主任,每周有4天时间在保定出诊、手术,并主持科室日常的医疗和科室管理工作,肩负着“传带教”的职责。

  肿瘤外科建立后,常晓峰开启了手把手带教模式。比如,他每周会固定抽出半天时间,带着保定的医生看病历、改病历,从病历拓展到针对一个病种的学习。比如神经母细胞瘤,常晓峰会和保定的医生讲解大致的治疗情况,过段时间后,常晓峰会安排保定的医生自己讲,目的是了解他们掌握了多少。之后,再让保定的医生去跟患者家长讲,一步步推着他们向前走。

  此外,为了保证每位医生都有上手术台锻炼的机会,科室建立了一套机制。比如,患儿的主管医生,不管是否由他来手术,都需要跟台。科室每个手术日会轮流安排一位专门的医生负责,这位医生需要跟台当天所有患儿的手术。对于特别疑难复杂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讲明白十分困难,于是科室向医院申请,对手术过程进行录像,作为教学视频供医生们学习。

  从诊疗到管理打破区域壁垒“输血”

  病区刚刚建立的时候,北京儿童医院就提出,两个医院间要严格落实好诊疗、管理一体化相关要求。常晓峰的心思全放在了如何将北京专家的指导精神、工作意图带到保定,如何与保定医院的团队合作,帮助团队成长。

  “肿瘤外科制度的核心是如何让病人最大程度上得到安全保障。起初,保定医院各方面的水平相对要低一些,现在很多经验都是借鉴北京儿童医院的,再因地制宜做微调。”常晓峰说,制度平移后,基本没有太大改动,保定医生的接受度也很高。

  为了保证诊疗的一体化,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专门把科室骨干的力量组织到一起,编写了一本《儿童常见肿瘤诊疗手册》。后来,常晓峰就把这本手册当作教科书,指导保定医院的日常工作。科室每周有两次会议,每周一下午开会,把所有病房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梳理,看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其次是学文献,把国际上一些前沿的诊疗路径搬过来学习。与此同时,科室也鼓励保定的医生到北京儿童医院进修半年,更加深入学习北京医院的管理体系和规范流程。

  “保定医生的进步也十分明显,原来是由北京的医生去制定治疗方案,计算要用多大的剂量,然后给到保定的医生。现在,对于相对规范、已成体系的疾病,保定的医生参照手册,基本上能够自己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常晓峰很是欣慰。

  5年不懈努力带出一支“造血”团队

  近5年,常晓峰带领团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保定病区自2018年1月31日成立至2022年底,诊疗患儿24295人次,收住院6817人次,完成三四级手术超1600例。年龄最小患儿不足1月龄,体重最低者不足2公斤,瘤体最大者达40厘米。开展新技术项目7项。保定和北京两个院区的手术难度和手术数量都是相当的。

  托管8年来,保定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总量显著增加,带动了全市儿科诊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医院年门诊量较托管前增长三倍,三四级手术量从零起步到每年完成近4000例,保定以外患儿增长了超10万人次。肿瘤外科从最初的4位医生增加到7位。本地医生孟德光成为保定团队里的“领头羊”。

  “过去我们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外科手术,一旦遇到病情复杂点的患儿,医生都会建议去上级医院诊治。现在,有了北京儿童医院的强大后盾,以及专家带来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我们能接收的病种极大扩充了,所有涉及儿童常见的肿瘤疾病我们都敢接收,一些复杂疑难的四级手术我们保定团队自己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了。”孟德光医生感慨地说。

  “我们希望把好的制度、习惯、知识传递给保定病区,尽可能去帮助他们成长,变‘输血’为‘造血’,最终的目的是给河北带出一支‘带不走’的团队。”常晓峰说,他为了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何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