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年伊始,“我可能是假的”便成为了首个流行语,并呈疯狂延伸的趋势,进入各行业和人群。这句话是咋出现的?为什么会火呢?
↑“我可能是假的”系列表情包。 图片来源网络
“我可能领了假的年终奖”“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喝了假酒”“我可能交了假男朋友”……最近你的朋友圈、微博,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文字或者表情包?新年伊始,“我可能是假的”便成为了首个流行语,并呈疯狂延伸的趋势,进入各行业和人群。这句话是咋出现的?为什么会火呢?
全民造句“我可能……假的……” 大学期末考助推传播
关于这句话的来源,坊间流传着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称其来自电竞圈。玩CSGO的队员们喜欢喝酒,发挥不好的时候,就把“锅”甩给酒:“我可能是喝了假酒”“假酒害人啊”……
后来,有网友爆料说,自己2016年旅游时,竟然在西安看到了假兵马俑,画风令人颤抖。然后,“我可能看了假兵马俑”的梗又流传开来。
然而真正让“我可能……假的……”句式火起来的,是大学期末考试期间流传出来的一组表情包。
有的考生以这样的句式来调侃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衍生出了“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老师可能划了假重点”等句子,配上苦恼的表情包,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开,让该句式快速传遍朋友圈和微博。之后,这句话更是直接演变成了“我可能是个假人”,让“我可能是假的”成为流行语。
在过去的2016年
网友们又创造出了哪些流行语呢?
★蓝瘦香菇
10月6日,一段南宁小哥因感情问题而录下的自述视频走红网络;由于口音问题,“难受、想哭”变成了“蓝瘦香菇”。随即,这两个滑稽的词便爆刷朋友圈,成为众多表情包的一员。
★洪荒之力
“洪荒之力”来源于去年暑假热播剧《花千骨》;在今年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傅园慧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和搞怪的表情引发广大网友竞相模仿,走红于网络。
★宝宝心里苦
“宝宝”最早的来源是某网友输入法将“爸爸”打成了“宝宝”发送出去,原本装X的句子瞬间变萌,巨大反差让人觉得滑稽而走红。“宝宝心里苦”的来源已无迹可寻,但王宝强离婚事件爆出后,“宝宝心里苦”成为网友心疼王宝强的口头禅。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友谊的小船”来自英文“friendship”——friend(朋友的)/ship(船),“说翻就翻”来自恶搞配图“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说翻就翻。”漫画作者喃东尼根据这两句话制作了一组风趣漫画,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变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我有点方
该流行语分别产自不同的地方,“我好方”的意思是“我好慌”,来源是很多直播网站里的主播都有口音,经常说“我好方”,于是被水友们传颂开来就成了流行语。
★感觉身体被掏空
“感觉身体被掏空”来源于汇源肾宝的广告词,配合葛大爷的“ 北京瘫”表情包,完美贴合了“身体被掏空”的场景。随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创作《感觉身体被掏空》更是引起了朋友圈刷屏。
★厉害了我的哥
同学聚会,一同学指着外面的宝马说:“我教师”;
另一同学指着外面的奔驰说:“厉害了,我医生。”
另一同学指着外面的保时捷说:“厉害了,我律师。”
最后我指着外面的出租车说:“厉害了,我的哥。”
也有版本说这个词来源于一名中学生军训时玩王者荣耀被抓住,随后教官帮他把游戏玩完;游戏过程中,教官无限超神,大杀特杀,引起队友怒赞。“厉害了我的哥!”由此而来,发音相近又有“word哥”一说。
如今网络流行语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更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看完网络流行语,小编带你涨姿势![page]
流行语相关知识小科普:
来源:网络流行语来自于网络语言,即最初出现于网络并在网络上流行,由网民创造或者引用并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词语和句子。
产生原因:社会是鲜活的,新生事物总是在不断涌现,而作为语言也是鲜活的,总是不断向前发展衍化。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大多是这种社会变化的一种反映,他们经常是某种新生事物或者某个社会事件所直接带来的结果反映的是一种新的心理感受或者社会心态。
为何流行于大学生之中:大学生逐渐把网络流行语当作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网络流行语风靡大学生这个群体,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新颖和潮流,更多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大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各种感受的一种表达。
如何看待:总体来说应该包容、辩证地对待网络流行语,很多网络流行语都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并且是大学生最关心的一些问题的体现。好的终究会留下,不好的会被淘汰之后再无人问津。
专家解读:勾连起群体的“趣味认同”
↑假兵马俑。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这样的流行语,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蔡斐从其传播之初就看到了,“我朋友圈也有不少学生,他们有人发过这样的句子”。
蔡斐分析说,这是一种新的吐槽文化,属于“反话正说”,把不易于表达的内容“义正言辞”地表达出来,比如考试自己准备得不好,就说自己可能遇到了假试卷。
再者,“我可能……假的……”可以结合各种情境、职业、角色来具体表达,勾连起整个行业、群体的“趣味认同”,产生圈层传播的效应,它从大学生群体中火起来并扩散到各种职业就说明了这一点。
蔡斐说,每年春节前后往往都会产生一些网络热词或者流行语,和春节期间人际交往频繁有关,是一种周期性的体现。
综合来源:华龙网 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河北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