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女牛倌”的坚守与担当

作者:王志民

2025-03-18 09:51:23 |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近日,来自河南的“80后”全国人大代表赵昭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她大学毕业回家乡养牛的事迹也随之走红网络,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十余年来,赵昭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牛脾气,书写了一段“女牛倌”逆袭的传奇,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的坚守与担当,鼓舞和激励着广大青年为开创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赵昭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已经有了稳定体面的工作。但城乡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深深刺痛了她。对家乡的眷恋和改变家乡的强烈愿望,让她做出了回乡养牛的大胆决定。返乡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创业初期,困难如影随形。资金短缺,赵昭贷款购买牛犊、建设厂房;养殖技术匮乏,她日夜研读专业书籍;毫无实践经验,她虚心向村里有经验的“牛把式”请教,特别是当牛群遭遇大规模疾病感染时,她四处奔波,向养殖专家求助,深入研究技术资料。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终于,凭借顽强的毅力,养殖场走出困境,规模愈发壮大。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前进道路上,青年一代要像赵昭那样,用心感受时代脉搏,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在面对逆境和打击时,善于把困难当作前进的动力、把挫折当作成长的阶梯,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念、攻坚克难的决心,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勇敢搏击时代大潮,不断追逐青春梦想。

  为改变多年来传统低效的生产方式,建立先进的、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赵昭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在生态循环上,她将腐熟发酵的牛粪作为养殖蚯蚓和种植双孢菇的基料,既解决了粪污问题,又提供优质肥料,还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科技应用上,她引入互联网技术为养牛赋能;在养殖模式上,创新实施大规模、小群体养殖模式;在品种培育上,与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推广德南牛,打造高端南阳黄牛。干事创业要有攻坚克难的巨大热情和勇气,也要有敢闯敢试的科学方法和路径。青年一代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把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方法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在各自岗位上,以创造、创新、创业的巨大热情和求实、务实、扎实的一流作风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饮水思源不忘本,致富不忘桑梓情。事业有成的赵昭深知,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父老乡亲的支持和帮助。她始终将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作为初心使命,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毫无保留地传授养殖技术,并通过“公司+农户+金融+农业保险”模式,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发展5000—8000头繁殖母牛,带领500多户农户增收,助力200多位村民脱贫,成为了十里八乡父老乡亲们信赖的“牛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广大青年要始终心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奋斗。要常怀感恩之心,把知恩、感恩、报恩作为起码修养和基本品质,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对待社会、对待家人,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以为民造福的责任担当回应群众期盼,赢得群众信赖。

[责任编辑:王越通]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主管:中共河北省委 指导: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
关于我们 工作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 河北共产党员网 冀ICP备13012861号-1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22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河北共产党员网观点。本站图片文字内容归河北共产党员网版权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咨询热线:0311-87802581   投稿方式本网法律顾问:陈淑琴 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