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董琳烨
进入易县安格庄村地界,向西远望,易水湖大坝下一片葱茏,其间便是太行水镇。易水河河水清澈见底,笔直的街道,整齐的大瓦房,青砖灰瓦黄土墙的建筑风格展现出与江南水乡不一样的北方水镇风韵。
在日前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安格庄村榜上有名。近年来,安格庄村以国家级文明村创建为契机,倡导文明、科学、健康新风尚,在旅游产业上做文章,在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曾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安格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持续强化班子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班子队伍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充实后备力量。同时,坚持村务公开,定期公开村内预算和支出,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拓思路、谋创新,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据介绍,在脱贫攻坚路上,安格庄村以乡村旅游为支柱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发展了一大批特色产业,依托易水湖、太行水镇等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观光、旅游餐饮产业已具规模。同时,立足当地生态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村现有农贸集市1处,休闲旅游街1条,宾馆、农家乐70余户,从事旅游产业人员300余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该村现有1060人,其中贫困户59户、130人,现已全部脱贫。
在太行水镇,安格庄村村民们放下锄头亮出绝活,在景区当起老板,搞起特色经营。“这个粉条坊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卖2000多碗,一年可以收入20余万元,是以前收入的几十倍!”安格庄村村民赵振响高兴地说。目前,坐落在村旁的“恋乡·太行水镇”集特色名吃、特色作坊、特色工艺等民俗文化于一体,极大提升了该村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带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随着乡村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树文明新风、讲文明道德在安格庄村蔚然成风。该村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主动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引导村民重品德、讲公德、树美德。村里十分重视村民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积极筹建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村史馆,鼓励村民参加各类富民讲座,增强村民致富意识和致富本领。
近年来,安格庄村还积极参加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村干部在创建活动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层层分解任务,收到良好效益。与此同时,作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该村注重村内环境提升,认真开展卫生革命,全面开展“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大工程,大力开展“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厨”四美五改建设,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
责任编辑:魏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