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90个县(市、区)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打造学校课后服务“升级版”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参与课后服务,不仅可以丰富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还能帮助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去年9月,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印发《河北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体育类、科技类和文化艺术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经遴选合格,可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课后服务。
作为河北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一种新探索,这项工作进展如何?近日,记者参加了全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观摩活动,并现场采访了相关部门、学校和部分学生、家长。
日前,邢台市马路街小学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上围棋课。受访学校供图
-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高质量的课后服务
“左腿环于右腿后,转身出拳……”每周四下午四点半,在邢台市立德小学操场上,都会有一群小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拳法动作,一招一式练得有模有样。
这位老师叫李川,是邢台市天力运动俱乐部的一名专业武术老师。他自今年9月起被引入学校课后服务,为学生们带来武术课程。
河北是最早开展学校课后服务的省份之一,并在全国率先制定《河北省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大纲》《河北省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推动课后服务工作在全省全面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比例达到100%,实现了“城乡学校全面开展,有需求学生全面覆盖”。
然而,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一些学校老师表示:“平时要忙于课程教学,还要兼顾课后服务,占据了教研的时间。”还有老师认为,设置的一些课后服务内容单一,效果并不理想。
“以前课后服务仅靠学校老师,现在我们有这么多专业老师,补充了校内师资,丰富了课程。从孩子们的笑脸和家长的评价中,看到了满满的收获与成长。”立德小学校长王宁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到课后服务后,不仅提升了课后服务质量,还有效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篮球、乒乓球、魔方、书法、口才、科学实验……十几门不同类型的课程在不同的教室、场地同时开展,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报其中的一门。采访中,记者切实看到了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到课后服务带来的变化,更多的体育教练、书法老师、魔术师等“外援教师”走进了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高质量的课后服务。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如何确保他们入校后的教学质量?记者了解到,教育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遴选有着严格的程序。
邯郸市复兴区是河北最早探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区县。2023年3月,他们遴选了53家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校外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在遴选时,我们全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等进行现场监督,确保遴选出优秀的校外机构。”复兴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健介绍,这53家校外机构纳入“白名单”管理,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白名单”范围内进行二次遴选,并明确机构进入学校后的项目开展情况由学生及家长自愿选择。
为切实保障乡村孩子接受课后服务的权益,复兴区还要求入围“白名单”的校外机构通过“结对子”形式帮扶边远学校。目前共有40家机构与29所学校达成合作服务协议。
收费问题一直是学生及家长关注的重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北各试点学校在规范课时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目前我们区有14所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进来,在学校收取的课时费平均不到校外市场价格的二分之一。”邢台市襄都区教育局局长侯云奎表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
衡水市冀州区为保证机构培训质量和学生家长购课资金安全,避免出现“卷钱跑路”等违规培训现象发生,积极推行“先学后付”模式。学生可先试听课,试听期结束后,感觉满意再购课,购课则实行“本月支付上月”方式。
据了解,目前,全省共有90个县(市、区)开展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650多所学校的课后服务引进了校外培训机构,参与的校外培训机构有800多家,服务学生近23万人。
“今年上半年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和家长对这种形式的课后服务满意度很高。这表明,通过治理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处长刘殿波说。(河北日报记者王敬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