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干部人事档案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干部人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要持续优化干部人事档案内容质量,挤干其中的“水分”,全面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真”字当头。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档案造假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为突破“年龄天花板”“学历敲门砖”,便修改履历,以图蒙混过关;有的为打造过硬“闪光点”,伪造学历证明、荣誉称号,无中生有。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干部人事管理,更破坏了党的形象。只有真实,档案才有生命力。要严把入口,在材料形成之初鉴别材料内容是否真实,检查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要扎紧制度“篱笆”,加大惩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行为,提高档案造假的成本,让想在人事档案上打主意的干部心怀畏惧。
“全”字为纲。干部人事档案是考察和了解干部十分重要的“信息源”。档案内容不全面,不完整,就会影响对干部的整体评价。档案不全会形成信息盲区,没有重点则会千人一面。要仔细对照《条例》列出的十项主要内容和分类,只要符合条件,应收尽收,做到不缺项、不漏项。要将干部急难险重任务和一线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干部在集中培训期间的学习表现等纳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
“准”字为要。水分大、不精准,不仅不能准确反映每个人的真实情况,也会削弱干部档案的参考价值。要练就过硬的材料鉴别能力,将所形成的、鲜活有效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整理起来。对于较难收集的材料,要主动出击,积极想办法,尽可能使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对于不符合归档要求的,及时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刘迪_DW087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