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 (张倩) 3月21日,海兴县翟王文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海兴县文化惠民进基层暨“四季村晚”示范演出活动在这里举办。舞蹈《开门红》拉开活动的帷幕。紧接着,京剧、河北梆子等经典戏曲选段轮番上演,让戏迷们过足了瘾。
据悉,这样精彩的惠民演出活动,今年以来,沧州市已开展600余场,惠及城乡群众超60万人次。而全市全年谋划的总计1800余场的演出将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畅享“文化盛宴”。
据介绍,文化惠民工程是沧州市2025年20项民生工程之一。立足更好地推进这一工程,今年沧州市相关部门谋划推出“六进”惠民演出、示范性“村晚”、“遇见艺术”演出、群众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并根据不同活动类型设置差异化时长标准,其中“六进”惠民演出每场不少于60分钟,“遇见艺术”演出不少于30分钟。与此同时,沧州市相关部门整合市、县、乡资源,构建起“专业文艺团体+社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多元演出体系,给文化惠民按下“加速键”。在城市,演出团队依托景区和城市广场、商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开展精品演出;在乡村,结合“文艺院团文化大篷车赶大集”活动,将舞台搭在田间地头、集市街巷。仅2月,沧州河北梆子剧团、沧州京剧团、沧州杂技团等专业院团就多次下乡演出,让传统文化艺术焕发活力。
为提升惠民实效,沧州市推行“点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建立“月菜单”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并依托沧州公共文化云平台等线上载体,定期发布公共文化活动“月菜单”,群众可提前关注自己想要看的演出。演出相关单位、团体还注重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吴桥杂技、沧县木板大鼓、沧州武术等非遗项目被列入演出内容。非遗传承人带领团队走向舞台,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