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刘启云 邹彦蒙)在廊坊三河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团队——她们是五位女法官,赵亚光、党立莹、郝帅、张铁平、杨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速裁五金花”。2024年,她们全年新收案件约5000件,年人均收案1000余件,工作日日均审理案件超过5件,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线上调处案件510件,审结案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她们以高效、专业和温情的工作方式,成为司法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高效与专业:速裁团队的硬核力量
作为速裁团队的核心力量,五位女法官在案件数量大、质量要求高的背景下,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12月9日,三河市诉讼调解中心成立。五位女法官在审案之余,抽出时间逐案指导调解员,提升调解质效。仅一个半月,调解中心就成功调解案件303件,庭前调解工作得到了认可。
她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从立案审核到案件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确保案件高效审结,每一份判决都经得起考验。赵亚光作为立案庭庭长,统筹全局,带领团队创新工作模式,首次适用全流程网上办案模式,从网上立案到电子庭审笔录签订,真正实现了快审快结,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党立莹、郝帅、张铁平和杨杰则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案件审理,在婚姻家庭类案件、交通事故案件、保管合同纠纷等复杂案件中,她们不仅从法律角度作出公正裁决,更以“如我在诉”的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件案件,注重调解优先,努力化解矛盾,修复关系,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全年调解撤诉案件近300件,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
温情与担当:司法为民的柔软力量
五位女法官不仅在专业上表现出色,更以温情和担当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她们深知,每一件案件背后都是当事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百态,因此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用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用理解和共情化解矛盾的坚冰。
在一起兄妹间的保管合同纠纷中,党立莹法官不仅从法律角度释明义务,更从亲情角度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双方和解。郝帅法官全年审结婚姻家庭类案件200余件,这类案件“燃点”多、“沸点”低,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她坚持调解优先,以“温暖人心、修复关系”为追求,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张铁平法官对待交通事故案件时,用真诚感化侵权人,不仅促成法定赔偿,还额外补偿了受害者。杨杰法官则通过庭前沟通和判后答疑,帮助当事人理性看待纠纷,减少对立情绪,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
她们的努力不仅体现在案件审理中,还延伸到普法宣传和社会服务中。郝帅法官参与录制《每周一典事》并积极参加普法宣讲等活动,向广大群众讲解《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懂法。身为初任法官的党立莹,在繁忙的审判工作之余,还积极投身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深度融合,展现了初任法官的风采与担当。
坚定与坚守: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奉献
五位女法官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她们面对的不仅是堆积如山的案件卷宗,还有当事人的情绪波动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然而,她们始终坚定地坚守岗位,用专业和温情化解矛盾,用耐心和智慧解决问题。
赵亚光法官常说:“我们是人民的法官,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群众的诉求办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立案审核还是合理分案,她都严谨细致、深思熟虑,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党立莹法官一直用行动诠释“向阳而生”的司法信念,无数个夜晚,她的办公室都灯火通明,那是她在埋头审阅卷宗、撰写判决书。郝帅法官善于从复杂案情中提炼关键点,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精准的法律适用,作出公正裁决。张铁平法官既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又有以情动人的调解智慧,在处理纠纷时,她总是用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用理解和共情去化解矛盾的坚冰。杨杰法官不仅精通《民法典》,还善于庭前沟通引导,帮助当事人理性看待纠纷、理解法律规定、预估诉讼风险,寻求双方谅解,化纠纷于和解。
五位女法官用专业与情怀守护公平正义,用坚韧与温暖传递司法温度,也收获了一项项荣誉:赵亚光曾获得最高院个人二等功奖章、最高院个人三等功奖章;党立莹曾被三河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被三河市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郝帅曾被国家版权局授予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被省法院授予双十佳公务员;张铁平曾被廊坊市中院评为全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经办案件入选廊坊中院“十佳调解案例”;杨杰连续两年被三河市委组织部公务员考核评定为优秀。奋进路上,她们踔厉奋发、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创新进取,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着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