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日报讯 (记者 刘杰) 近日,沧州市制定《盐碱地特色产品品牌打造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以旱碱麦、冬枣、茴香、碱地梨等特色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为重点,构建“三位一体”品牌体系,促进盐碱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根据《方案》,沧州市有关部门将开展耐盐碱品种选育,培育一批优质耐盐碱品种。开展盐碱地农产品理化指标、营养指标等基础性研究,建立盐碱地特色农产品指标体系,提高产品品质权威性。开展旱碱麦面粉、面条、面花等加工产品科研攻关,研发高中低端产品,改善产品口味,延长保质期,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协会、生产主体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指导重点龙头企业和大型种植合作社,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开展全程标准化生产。
沧州市将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开展企业帮扶行动,对旱碱麦加工企业开展市直部门“一对一”帮扶,重点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升级改造。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地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品牌链运作效率。
根据方案,沧州市将重点打造“黄骅旱碱麦”“黄骅冬枣”“碱地梨”“南齐茴香”“盐山银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借助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农产品的发展空间,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领军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推动农业品牌与文化融合,推进“黄骅面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乡风民俗等元素融入农业品牌,提升农业品牌文化内涵。依托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农民丰收节以及省内外展会节庆活动,进行品牌推介。利用“电商+网红+助农+直播”等模式,或设立品牌消费体验馆、电商直播基地等方式,多视角、多形式、分散式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品牌,讲述品牌故事。
沧州市将以“黄骅旱碱麦”和“沧州时蔬”为重点,抓好盐碱地特色产品品牌运营管理,建立品牌使用、进入退出等管理机制,推行“五统一”品牌管理模式(统一基地管理、统一标准规则、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运营、统一开拓市场),引导品牌主体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著作权保护等,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努力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强农业品牌诚信体系建设,对侵犯品牌产权等利益的,纳入诚信管理范围,形成全社会对品牌管理齐抓共管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