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北陵城村: “头雁”带路 村民增收

2024-11-18 17:34:36 | 来源:沧州日报

  沧州日报记者 张梦鹤 通讯员 周琳琳

  近日,记者走进任丘市于村镇北陵城村,看到了一幅村容整洁、农业兴旺的乡村图景。

  “原来村里都是土路,多日不供水是常事儿。现在,土路成了水泥路,村里24小时供水,生活更方便了。我们加入村‘两委’班子成立的农业合作社,除了收到保底收入、分红,还能不时分到农产品,日子越过越舒心。”北陵城村村民刘卓笑着说道。

  北陵城村的蝶变,与“当家人”史井豪密不可分。2012年,史井豪怀揣着“让村民生活得更好”的想法,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当起“头雁”带领大伙儿想出路、谋发展。

  “村‘两委’班子先重点解决的是民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里没钱,为大伙儿办实事挺困难。虽然经过努力,村容村貌变好了,但是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得想办法壮大村集体经济谋求长远发展。”史井豪说,“由于村民们外出打工,不少土地闲置或者只长一季玉米,土地的增收能力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我们决定从这里入手。”

  为了挖掘土地的致富潜力,北陵城村“两委”班子成员专门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调查,收到有价值的意见20余条。他们还到天津市、邯郸市等多地“取经”,探索新出路。最终,北陵城村“两委”班子决定成立农业合作社,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党支部+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

  一开始,不少村民不理解土地入股的做法。为了打消大伙儿的顾虑,史井豪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解释土地入股的好处。凭借着这股干劲儿,两个月内,他们与280多户村民签订协议,流转来2300多亩土地。

  “投身农业生产之初,由于缺少管理经验,再加上村里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好,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大伙儿谁都不气馁。这些年,我们不断探索可以增收的种植模式,除了种植玉米、小麦、西瓜、红薯等,还建起冷棚种植蔬菜。这两年,我们还借助上级项目,试种油菜花,尝试农旅结合发展。”史井豪介绍。

  村民们成了农业合作社的社员,除了每年能固定获得500元保底收入,还能收到分红。每当农作物收获、逢年过节时,合作社还免费发放农产品。近期红薯成熟,入股合作社的村民就分到了红薯。

  “咱合作社种出的农产品品质好,作为福利分发,不仅让大伙儿吃得放心,也能减少大伙儿的买菜花销。合作社还集中采购米、面、油、鱼、虾等,折算成土地收益发给大伙儿。总之,怎样都比村民自己到市场上采购更实惠。”史井豪说。

  “以前自己种地是靠天吃饭,如今合作社把地里的活儿全包了,我们能有稳定收益。孩子们也不用老惦记着地里的活儿,可以安心上班。”北陵城村村民史国宾说。

  “除了村民们得到实惠外,村集体每年也能因此收入15万元。这些钱被用于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村民们的幸福指数。我们还要探索多种特色种植模式,多给大伙儿谋福利。”史井豪干劲儿十足。

[责任编辑:温学迁]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主管:中共河北省委 指导: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 版权所有:河北共产党员网
关于我们 工作人员查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7 冀ICP备13012861号-1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2210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河北共产党员网观点。本站图片文字内容归河北共产党员网版权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咨询热线:0311-87802581   投稿方式本网法律顾问:陈淑琴 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2 1